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孜孜给您带路

自自然然的欣赏

 
 
 

日志

 
 

评论:科普不只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007-04-08 20:53:22|  分类: 评论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07年 03月 27日 16:22    深圳新闻网

 

在深圳市科普志愿者联络中心的基础上,深圳市科普志愿者协会日前成立。因为一篇科普评论的缘故,笔者也应邀参加了其成立大会并忝列其理事名单。据悉,该协会将组建专家型科普志愿者数据库,吸引更多的专家走进科普队伍,并将面向全市招募服务首届中国(深圳)国际博览会的科普志愿者。

科技改变生活,公众对科技知识的了解程度,应该也可以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座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城市,深圳在科普方面也不遗余力,无论是高交会还是一批科学场馆的建设或者中小学校园里的科技节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科普的角色。将于今年4月在深圳开幕的首届科博会,对市民而言更是一个近距离感受现代科技的好机会。这样一种情况下,科普志愿者应该有很大的作为空间,在推动公众的科技认知方面发挥应有的影响力。

与我们所熟悉的义工不同,科普“义工”除了需要社会责任感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甚至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如何吸引更多专家加盟,提升科普志愿者的“技术含量”,值得思量。笔者小时候曾经读过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执笔者都是李四光、茅以升这样的大科学家,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济世情怀确实令人感动。今天,还有人对这样的“小儿科”投入满腔热情吗?

更重要的是,笔者认为,科普并不仅仅意味着自然科学的普及,也应包括社会科学的普及,我们千万不能“偏科”。在人类社会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同样重要的两大知识体系,但以往,一说到科普,我们联想的往往是天文地理知识,是高科技产品的神奇原理,或者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大雁飞行时为什么爱排一字阵之类,而将经济、历史、法制、伦理、教育、传统文化等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给忽略了。

一个社会不能没有人文精神,社会科学的普及也日益为人们所看重,上海科技节就曾专门设立了社会科学大讲坛,为向来以自然科学包打天下的科技节增添了一股人文气息。深圳则连续搞了好几届社会科学普及周,通过社科专家大型义务咨询服务、社会科学知识答题有奖竞赛、社会热点电视论坛、优秀社科读物推荐和社会科学知识专题讲座等活动形式服务市民,有关方面组织了来自全市21个学术机构和学会的近百名社科专家参加。

畅想一下,深圳这么多社科工作者中,有多少乐意成为一名科普志愿者?像社科普及周之类的活动毕竟难以成为常态,以志愿者的身份则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惠及更多的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而传播社会新知以及一些基本的价值理念,又何尝不是一个学者的“学术良心”所在,又何尝不能使人从中收获走出书斋的成就感?笔者期待,深圳的专家型科普志愿者数据库里,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能够并重——我们要做“科学的深圳人”,也要做“理性的深圳人”。(评论员 李跃)

 

(来源: 晶报) 编辑: 叶青

 

  评论这张
 
阅读(29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